2013年8月17日星期六

自由亚洲电台: 中国NGO报告:高校性别限制广泛存在 教育部失察

普通话主页
 
Madesmith

Modern handmade. New designers every week.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NGO报告:高校性别限制广泛存在 教育部失察
Aug 16th 2013, 19:50

中国民间女权组织星期五发布一份报告,显示目前高校招生中性别限制及性别歧视等问题广泛存在,教育主管部门应为此承担主要责任。

中国民间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星期五在广州发布一份有关中国高校招生问题的调查报告。这份题为《2013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指出,目前高校招生中的性别限制问题广泛存在,其中涉及国防、公安,体育、护理及地质采矿和航空航海等专业尤为突出。报告认为,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招生不公现象,教育主管部门有失察之责。

中国"妇女传媒监测网络项目"负责人吕频在报告发布当天,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妇女权利特别是歧视 ,在中国是一个影响非常广泛的问题。仅从教育歧视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变化、包括政府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只是还不够。这个报告是针对列入'211工程'名单里的112所高校、也就是中国最重要高校,2013年本科招生性别限制情况。112所学校中有81所存在性别限制、74所属于性别歧视。"

吕频负责的"妇女传媒监测网络项目"是设在北京、倡导妇女权利及性别平等的一间民间机构。吕频指出,根据调查在总共112所中国"211"工程学校中,按照国家教育部划分的国家安全类、保护妇女类及特殊需求类等性别限制,目前至少有74所高校在2013年本科招生过程中性别限制问题属于歧视。

吕频表示,中国教育部理应承担纠正招生歧视的主要责任,而"全国妇联"等官方公益机构目前尚未就此作出表态:

"政策责任者是比较明确的,就是高校和教育部。因为教育部有规定,学校设置性别比例要经过教育部同意,教育部就是要为此负责。去年我们曾申请过信息公开,(教育部)当时的答复是有些是国家利益、有些是特殊需求、有些是出于对妇女的保护。今年政策有所变化,基本只保留军事、国防和公安类的专业,有一些专业分性别招生的建议已经取消了,但是我们觉得很不够。我还没有听过'全国妇联'(就此)比较明确的态度。"

清华大学专注民间非政府组织研究的贾西津教授认为,中国官方机构相比于民间组织的活动缺乏实效,正显示当前公益倡导问题的现状:

"'妇联'在计划体制之下,是党和政府去整合、连结社会群众的纽带,它的定位在现在的社会体制之下,本来就是比较尴尬的。这些'人民团体'现在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什么样的功能?运作体制如何转型?实际上是没有探讨清楚的。这种情况下,由于公民的参与或草根NGO的发展,政府有可能做出更多积极的回应,而'人民团体'象妇联这样的组织反而不知道自己应该是站在权利一方?还是跟随政府的政策?是这种'人民团体'比较普遍的现象。"

今年1月,吕频获颁由网易女人频道与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主办的"2012年女性传媒大奖女性榜样奖"。在给吕频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话:"2012年,吕频和她的女权主义同伴们发起了一系列女权行动,从'占领男厕'、'我可以骚,你不能扰'到'光头'抗议高校招生性别歧视,再到反家暴立法万人签名,吕频和她的同路者正创造历史。"

但吕频星期五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则强调,虽然争取男女平权具有深远的社会效应,但这方面的努力在中国才刚刚开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的采访报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