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自由亚洲电台: 回顾缅甸历史与民主改革进程

普通话主页
 
Eventbrite makes it happen

Create an event and sell tickets online through Eventbrite. It's simple! Sign up and get started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回顾缅甸历史与民主改革进程
Oct 8th 2013, 13:45

与中国接壤的缅甸近年来因民主转型而备受国际关注。尽管其民主前景目前尚不完全明朗,但仍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震撼。

缅甸历史与改革的背景

以往谈起东南亚的缅甸,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荷枪实弹的军警、接连不断的种族冲突甚至带有某种神秘色彩的世界毒品生产地"金三角"等等。而近年来,有关缅甸的内容又成为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缅甸总统吴登盛、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等频繁出现在各种电视报刊、网络媒体以及许多国家的政治外交之中,其主要原因无疑是缅甸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与军政府统治时期形成巨大反差的变化发展,这些变化发展引领着缅甸走上民主之路,尽管其民主前景还未完全明朗。

美国非政府组织美国缅甸运动执行主任奎格丽女士说:"缅甸对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来说是很流行很感兴趣的国家,因为该国的部分军事领导人脱下军装、摇身一变成为政府文职人员,并积极地愿与外界任何国家进行外交沟通。这是与过去几十年军事统治时期所不同的,那时他们属于孤立主义者,不愿与外界尤其是批评其人权记录和反民主实践的西方国家对话、接触。因此,头一次,我们看到他们政府和个人对与外界进行外交接触改变态度的开放程度。"

缅甸近年来的变化中比较引起外界关注的包括:反对派领袖、民主斗士昂山素季被解除软禁,重返政坛,媒体解禁,政坛实行多党制,长期封闭锁国、孤立于国际社会的缅甸一跃转向民主与改革,亮相于国际社会,直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去年底和今年5月进行互访。这些变化令外界应接不暇、眼花缭乱。而了解缅甸在短期内发生的这种变化,则离不开对其历史尤其是近多半个世纪发展的探寻。

作为东南亚第二大国的缅甸,有着六千多万人口,分为缅族、克伦族、掸族、克钦族等130多个民族。历史上的缅甸曾有过辉煌,也有过被殖民统治的创伤。在19世纪中后叶,缅甸被英国统治划并为印度的一个省。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这期间,为实现民族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不少缅甸人浴血奋战,而后来被誉为"国父"的昂山将军更是功不可没。

奎格丽女士说:"昂山将军不仅是缅甸军队的创建者,缅甸军队给予他最高的尊敬,他同时也是领导缅甸人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缅甸独立的人。他还是缅甸最大族裔缅族唯一一个与少数族裔接触沟通的人,使他们同意组成一个缅甸联邦。所以他是一个受到所有人敬仰的人,无论你是军方,还是少数民族等等。"

昂山将军在二战前,先是成立"缅甸独立军",联日抗英,以图民族独立。后在二战末期,又联英逐日,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1947年,昂山将军号召缅甸本部与各少数民族在掸邦境内彬龙镇上签署《彬龙协议》,这部协议成为后来缅甸联邦首部宪法的基础。虽然昂山将军本人于1947年7月19日遭刺杀身亡,但缅甸仍于二战后的1948年1月4日宣布正式脱离英国统治,成立缅甸联邦。

新独立的缅甸,由此走上民族国家建设的道路,但却并不平坦。一方面,缅甸政坛派别的角斗时而激烈白热化,曾经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开始分裂,领袖反目;另一方面,民族间的血腥冲突仍时起时伏,而这则源自于民族间的宗教、发展差异、隔阂猜忌和历史渊源。即使今日,一些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军的冲突或少数民族间的冲突还仍在继续。这种环境使军队毫无悬念地成了国家政府得以维持的支柱,军方也演变成国家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并以残暴和制造恐惧统治缅甸,历时长达数十年。

奎格丽女士说:"缅甸军方最大的特点是他们通过制造恐惧来加以统治。恐惧在缅甸弥漫渗透、无处不在。缅甸军方害怕昂山素季,缅甸人害怕军方。人们能看到的最基本的就是一种恐惧文化。你可以说,这种恐惧在全国都存在着,但这并不是说没有不害怕的人奋起反抗军政权。但是,你看看残酷的镇压,长达数十年使用大规模的暴力,摧毁超过3000个少数民族村落。虽然没人做过这方面的死亡统计,但他们曾实施过暴行运动,强奸、酷刑、杀戮、强迫劳工、甚至用活人做扫雷器。"

在缅甸军政府的极权主义统治下,反对派政党被取缔,言论集会自由被取消,荷枪实弹的军警四处可见,维稳成为要务。与此同时,其经济政策也走向弯路,力图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最后导致缅甸从50年代东南亚的富裕国家演变成极度贫穷之国。

这期间,国内不满与抗议声音并未停息。首先是被取缔的反对派面对拘禁、酷刑、杀戮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其代表人物就是"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的女儿昂山素季。她致力于非暴力的民主政治,为缅甸各族争取平等自由和人权,并成为缅甸民主派的领袖。1990年她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获得大选胜利,但被军政府予以作废。其后21年间,她本人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寓所中长达15年。其次还有与之相辅相承的民间自发的抗议运动,其中广为人知的首先是被称为"8888民主运动"的学生民主运动。这场运动虽然遭到军政府的血腥镇压,但其影响却极为深远,并为缅甸今日的改革奠定了民意基础,播下民主的种子。

一直关注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旅美中国学者何清涟说:"它发生在1988年8月8号,所以以后就这样称呼它。缅甸的8888民主运动为缅甸的民主化从三方面奠定了基础。第一个就是产生了民主运动的魅力型领袖昂山素季。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干使缅甸的民主运动在国际国内的影响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缅甸的军政府形成巨大的挑战。第二,昂山素季亲手创建的全国民主联盟很快发展成缅甸最大的反对党。第三点,8888民主运动使民主自由价值观在缅甸得到空前广泛的传播。从8888民主运动以后,缅甸民主运动的方向是明确的,从来没有偏离消灭独裁专制这一方向。"

在8888运动之后,缅甸还有另一个震惊世界的事件,就是2007年由佛教僧侣为主的"番红花革命",这场运动也同样遭到武装镇压,也再次显示军政府的残暴。

奎格丽女士说:"2007年,当佛教僧侣走上街头抗议军政府的统治时,他们根本没有节制而是直接射杀僧侣,而僧侣恰恰是他们自己作为佛教徒也应该尊敬的。所以,他们实施的恐惧战略,是可以想象到的最糟糕的血腥残暴。"

缅甸民间的抗议虽然在国内受到残酷压制,但在国际上却获得同情、声援和支持。国际社会,尤其是以欧美为主的西方民主国家和联合国一方面对缅甸军政府的暴行予以谴责,一方面对其实施制裁,这进一步使缅甸军政府陷于孤立,经济陷于困境。199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把当年的和平奖授予仍在软禁中的昂山素季,以表示,"向这个女人不屈不挠的努力表示敬意,并向世界各地致力于以和平方式为民主、人权和民族和解而奋斗的人们表达委员会的支持"。

昂山素季在时隔21年终于获得自由后,于2012年前往挪威奥斯陆领奖时致答谢辞时说到:"诺贝尔奖让全世界都关注缅甸的民主和人权运动,我们不会被忘记。。。。当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我这项奖项时,他们也把那些被压迫和被孤立的缅甸看作世界的一部分,他们意识到人类的同一性。"

缅甸军政权数十年的专制、高压,导致民不聊生,国家苦难深重,体制临近崩溃边缘;而国际社会提出的解除禁令的条件则起到外部压力的作用。此次此刻,军政权内部也出现争论、相持不下,有改革思维的官员们希望能找到新的方向。内外因的交织,终于迫使缅甸不得不有所改变。2011年,在缅甸军事强人丹瑞将军退休后,曾在军方服役47年的总理吴登盛被选为总统,成为该国军人统治以来的首位文职民选总统,这也成为缅甸军政府转向过渡的一个标志。自此,缅甸变革的窗户开始打开了。

何清涟说:"我认为缅甸军政府还是具有政治眼光的。他们已经醒悟到,与其最后被推翻,还不如逐步铺垫让自己最后顺利脱军装、平安退出为好。应该说,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了,因为最后他们脱军装的时候把这个政权交给他们内部号称"干净先生"的吴登盛。所谓"干净先生"就是指在贪污腐败方面没有什么劣迹,就是比他们其他人更得民心。然后吴登盛一上台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和昂山素季联手,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解冻,推行国内的民主化,还有当年的民族和解七点路线图也基本上落实。"

吴登盛上台后的头一年,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分批大赦入狱者,通过允许成立劳工联盟的新的劳动法,与民主领袖昂山素季举行会晤等,被外界认为是改革的前奏。缅甸由此成为国际舞台的新亮点,受到媒体的关注和国际社会的重新审视与评估。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三集特别报道"缅甸"的第一集,回顾缅甸的历史与民主改革进程的背景。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